近年来,嘉善县基层社在创新体制、激活机制,发展农村市场、参与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广泛调研和探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基层社的改革与发展。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五大问题:
三种类型:一是无资产、无经营能力、无业务人员;二是有资产、有人员、无经营能力;三是有资产、有经营人才、有经营能力。
五大问题:一是业务经营萎缩,自身无力消化。目前,基层社的整体状况是:自1998年受社员股金挤兑风波的困扰以来,农行贷款只收不放,大量起诉处置基层社房地产,大部分基层社因无资金,传统业务经营停止,企业的收入只是有少量房屋出租,收不抵支,难以维持。二是基层社资产流失严重。大部份基层社在改革改制中采取简单化处理方法,搞“双置换”,把优质资产拍卖给个人、人员“走光”的改造办法,使一些基层社在改革后几乎不复存在。有些基层社在抵偿负债和买断职工的支出后,所剩无几。三是少数基层社领导的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有的至今受计划经济传统经营模式束缚,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工作上比较被动,有畏难情绪。四是缺乏专门人才。目前基层社干部职工队伍的状况与新时期发展供销社事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的问题非常突出。人才短缺成为基层社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五是会计统计工作弱化。基层社门店由集体转为职工承包或家庭个体经营后,会计统计工作缺乏人力,或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这些经营主体对其经营情况相对不愿实事求是反映,有的甚至存在不情愿上报,漏报、瞒报、虚报现象,经营成果得不到真实反映。
经深入调研,嘉善县社提出了要充分利用系统的网络优势,运用新机制,开拓新领域,大胆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改变基层社现状的思路与发展模式。
(一)加快基层社改造重组,夯实合作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县级社要发挥好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基层社改革发展的重任,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基层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母体不变,一社多制”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对于有较强实力的基层社,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并弱”等办法,以行政区划相对集中镇确立“中心社+分社”的体制。有条件的可以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农产品经纪人等,打造几个经济强社。
2.对于撤并镇的基层社,采取与镇村组织或其他社会法人联办、供销社干部职工领办、乡村能人领办等多种方式,组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确立“服务中心+服务社”的体制。
3.对于改制后靠出租资产维持的基层社,其剩余资产由县供销社作为引导资金,吸收原供销社干部职工、农民、涉农组织以及社会工商资本入股,采取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的办法,重组基层社。
4.在基层社运作困难的镇(街道)要通过改造专业合作社、协会、村级综合服务社等,以开放办社的方式,逐步增强基层社的实力。在转变工作中,实行社员代表大会制度,以吸收农民社员参与基层社的民主管理,建立与农民的利益连结机制。
(二)创新经营服务方式,构建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要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农村综合服务社(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搭建为农服务的“一个网络、两个平台”,为构建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1.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搭建连接城乡的桥梁。根据农村实际,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发挥供销社作用。重点抓好县供销社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嘉善新浙北食品配送中心、嘉兴百仁医药有限公司和供销社烟花爆竹有限公司建设,支持鼓励其积极开展连锁经营,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配送网络建设,并形成与连锁店相对接的经营机制。结合小城镇建设,依托基层社,积极发展镇村直营店,大力整合发展农村便民店。并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恢复再生资源行业经营,构建包括回收、加工、利用在内的再生资源经营网络。
2.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社区服务中心),搭建为农民生活服务的平台。坚持政府引导、供销合作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突出其市场性、综合性和兼容性。以日用消费品、农资超市现代经营为基础,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农产品收购等经营服务,实现经营项目和公益项目的有机结合,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以经营性行为支持公益性服务的开展。 3.以镇(街道)“农合联”为载体,完善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要通过三级农合联组织体系,创新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支撑,以注册“银加善”集体商标为切入点,以精品农产品销售为核心,以嘉善县农联担保公司为依托,搭建农合联综合服务平台。围绕当地主要农产品的精品化生产经营,参与并帮助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层社可租赁土地或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农民做出示范。组建公司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经营,开辟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新渠道,特别要探索“银加善”精品农产品的经营机制。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推进信用合作,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为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