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际合作社日,让我们再一次关注起合作社运动的发展。据国际合作社联盟和联合国发布的消息,今年国际合作社日的主题为“青年,合作社的未来”。可以看出,青年力量的补充会推动合作社的发展,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命题,同样也适用于中国。
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当前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的发展障碍。人才的困乏让很多理事长面露愁容。“没有很高的工资,根本就不会有青年人愿意从大城市跑到农村来,但是对于成长中的合作社来说,很难有财力去支付高工资。”一位合作社理事长的话道出了青年人疏远合作社的原因。
这样的情况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转机,一部分大学生愿意进入到合作社工作。一方面是学生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就业压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的鼓励。近期北京就出台了相关政策:2011年北京市将面向在京高校毕业生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首次设立1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助理职位。同样在浙江等地也早有了鼓励大学生去合作社任职的政策。由于有财政拨款支付大学生的工资,又有配套的优惠政策吸引。这些举措既解决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又为合作社减轻了负担,确实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燃眉之急。
很多事实证明,大学生的加入为合作社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尤其是在高产转化为高效方面,高学历年轻人的加入为合作社在品牌管理、营销推广、法律规范等方面提供了很多想法。但是不难看出,很多年轻人愿意去合作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看中这段经历将给今后发展带来的一些政策优惠条件。所以,要想让年轻人长久地为合作社服务,仅靠政策的推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合作社要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而不只是一个工作机会。
上海旺园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奉贤区的奉城镇,在这个合作社出现了“大学生成堆,硕士研究生冒尖”的现象,这主要得益于该合作社理事长陈印权把合作社定位成打造大学生在农村创业的“摇篮”。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大学生的很多想法在此被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5名大学生甚至成为其股东。这样的机制保障了合作社发展长久的智力支持。
同样,在辽宁沈阳,鑫秋实奶牛专业合作社也因为一个大学生的加入而成功抵御了中国奶业曾经面临的危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名大学生最初只是合作社引进的普通工作人员,由于专业对口,所学的东西跟合作社需求实现了良好的对接,在合作社负责人的鼓励支持下,后来不仅自己入股合作社,还成为了合作社的直接负责人之一。该合作社不仅开拓了产品的良好销售渠道,还联合澳大利亚专业科研团队研发了奶牛养殖的一些国际先进技术。
事实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真正留住年轻人,发挥年轻人的创造力,需要合作社理事长思想解放,必须给予年轻人充分的信任和广阔的舞台,并探讨出一套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破解合作社的人才困境,才能积极响应国际合作社联盟“青年,合作社的未来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