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嘉兴市南湖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创新服务机制,集聚服务资源,推出“南湖微供销”农产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农产品基地+消费者”模式,打造农产品放心供应链,全力打通农产品进城的“最后一公里”。目前,线上“南湖微供销”平台已入驻企业23家,农产品52个;线下举办“天天微展会”5次,参展农产品企业63家次,参展商品品种45个,平均每场活动能为参展农业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其主要做法是:
一、线上引领,丰富电商展销内容
一是展销一体,提供企业公信平台。近年来,随着传播渠道的发展,南湖区部分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建立了各自的线上展销平台或通过“微商”的形式销售自家产品,但“一家一户”往往难以形成聚集力量,在公信力上也存在不足。今年6月起,该区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并推出了“南湖微供销”线上农产电商平台,该平台集推介、展示和销售于一体,通过“互联网+农产品基地+消费者”模式,打造农产品放心供应链。平台上线后,市民在手机上点一点,即可快速、便捷品尝到来自南湖区龙头企业、示范企业合作社生产的特色、无公害、绿色生态农产品,平台公信力也得到了全面增强。
二是双线融合,搭建抱团发展模式。通过“南湖微供销”平台,该区构建起了农业企业线上“抱团”发展新模式。在推动这个平台发展的过程中,区供销社采用“示范引领、线上引流、逐步发展”等策略,通过前期摸查,首先确立10多家南湖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入驻。入驻平台的合作方各具特色,产品类型丰富且具有互补性,一上线即得到了当地市民的广泛关注与欢迎。
三是广泛对接,吸引合作对象入驻。“南湖微供销”在运营后,取得不错的社会反响,为此,区供销社又进一步和区内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广泛对接,以引领更多合作方入驻。同时,拓宽思路,主动引导区外农特产品进入,旨在与区内农业企业形成互补及良性竞争,助力南湖农业经济发展,并方便市民享受到更多采购便利。
二、农产进城,构建线下展销平台
一是丰富品种,提升产品知名度。今年,南湖区创新思维,由区供销社牵头,联合区农经局、区妇联等单位及市本级主流媒体,举办“天天微展会”——南湖好味道走进商场、社区、景区系列活动。7月初,该活动第一场在该区龙头商贸企业八佰伴成功举行,11个农业企业带来近30个大类的农产品,凤桥水蜜桃、新丰生姜等特色农产品均受到了市民的极大欢迎。通过现场展销,有效扩大了该区农产品的知名度,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本地农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带动了农产进城,进一步便捷了农业展销途径。
二是精心布展,凸显农业新形象。为成功办好该项系列活动,区供销社与其他合作方一起,提前召集农业企业负责人开会,对活动中统一形象、统一布置等予以详细告知,重视细节进行精心布展。并要求参展农企工作人员统一佩戴围兜与工作证件,展示南湖农业良好形象。通过精心布置,有效提升了市民对南湖区特色农产品的印象。尤其在7月举办的首场活动中,其展出蓝印花布、手工粗布、传统编织竹筐等,让市民充分感受到了清新又淳朴的乡村气息,评价较高。
三是走近市民,促进百姓好印象。以今年首场活动成功举办并取得良好反响为契机,区供销社又接连组织“南湖好味道”走进南湖区多个住宅小区及月河景区,各站活动均受到了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欢迎,居民们在现场采购的同时,对南湖区众多优质农特产留下深刻印象。12月22日,“南湖好味道”2018系列活动回到八佰伴举行最后一场并圆满结束,取得了预期效果。
三、树立标杆,扶持优质农业企业
一是龙头带动,引领农企一体化。在今年“天天微展会,南湖好味道”的“线上+线下”展销平台正式启动前,区供销社已与10余家有代表性的区内龙头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庄充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龙头”的带动,引领区内更多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庄加入南湖区已整合的一体化“抱团”体系。截至2018年底,全区已有84家次农业企业加入线上线下展示活动。
二是广泛宣传,扩大农企知名度。遵循“重特色、展优势”发展理念,区供销社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如通过在“南湖微供销”平台上建立了各入驻“农企”的常态化展示,免费为区内品牌意识强、产品特色多的“农企”进行免费推送宣传等方式,让当地更多龙头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市场认可度得到提高。而对于已设立品牌的“农企”则开展更深层次的宣传支持,扩大品牌知名度。
三是推广品牌,实现产品“优质优价”。通过参加“南湖好味道”2018系列活动,区内各农企得到了更多“曝光”机会,嘉兴日报、南湖晚报等各大媒体在对活动进行报道的同时,也宣传了南湖区各大“农企”品牌和特色农产。如新丰生姜、凤桥水蜜桃、湘家荡蓝莓这些跟地域结合的特色农产,在活动中品牌形象得到了深化。其他特色农产品如黑蒜、无花果等也打响了一定知名度。同时,结合嘉兴市“嘉田四季”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区供销社积极推荐一期四家农业企业的产品加入,随着该公用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将有效提高南湖区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更好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