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单位概况 政府信息公开 党建之窗 工作动态 为农服务
站内检索:
海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动态 > 海宁市
创新基层农合联“党建带社建”模式 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品质牌”
来源:http://www.jxsgxs.cn      发布时间:2019-03-08      点击次数:4991
       长期以来,嘉兴海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在浙江主政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农民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改革要求,连续十余年建立健全市镇两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探索优化各项服务“三农”载体措施,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责任,切实把习总书记的重要决策在潮乡大地落地生根。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海宁市紧密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率先在全省创新基层农合联“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模式,整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组织优势、基层供销社的经营服务优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优势,有效实现组织振兴、农民增收、产业兴旺,全力打好新时代为农服务“品质牌”。此项工作已得到省供销总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邵峰的高度肯定。
       1.加强组织覆盖,“红色堡垒”提升乡村振兴领导力。一是突出党委“主心骨”。依托全市已覆盖至各镇(街道)的镇级农合联和721个会员组成的农合联体系,在各镇(街道)分别成立农合联综合党委,作为基层为农服务组织的核心。综合党委受属地镇(街道)党委领导,由镇(街道)分管党群工作副书记任书记,组织委员或分管农业工作党员副镇长(副主任)任副书记,各农合联理事、村党组织书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负责人等任委员。二是画好两型“同心圆”。综合党委下设实体功能型和双重管理型两大类党组织。实体功能型党组织由农技服务中心、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商银行、特色项目党支部等组成,行政区划所辖的村党组织在保证镇(街道)党委领导不变前提下,为农服务等方面同时受综合党委双重领导,强化综合党委的统筹领导功能。三是凝聚组织“向心力”。综合党委建立年度党建项目清单和季度联席会议机制;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明确每名委员结对联系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联系走访1个村、1个网格、2-3家农民合作社和创业农户。各成员单位党组织以轮流承办或联办的方式,定期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同时,推动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建立党组织和党员先锋站,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面。截至目前,已在全市12个镇(街道)全部设立基层农合联综合党委,下设实体功能型党组织39个,双重管理型党组织102个,仅在袁花、马桥两地就已吸纳骨干农民300余名。
       2.加强专业运行,“石榴抱团”提升乡村振兴内动力。一是日常运作机制化。基层农合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理事会、监事会“议行合一”机制,每年初制定年度工作任务计划,年底予以总结并接受成员评议。同时,定期召开议事会,定期组织成员单位进行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等新业务学习和研讨。各成员单位明确相应重点工作,细化年度目标,跟进落实具体措施,积极履行职能。二是技术农作标准化。坚持走农业种植技术科学化、标准化路子,认真遵循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海宁市级农业标准有关各类农产品种植、生产等规定,在农合联内部率先全面禁止使用高毒农药、限用化肥,并积极推广生物农药、有机肥等,并实行生产过程质量追踪制度、健全生产操作规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科普讲座等形式,推动标准化技术普及。三是抱团合作专业化。在成员单位之间,按照产业关联度、互补性成立由基层农合联领导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专业合作社“单打”变成联合社“抱团”,实现优势互补、合作互利。如利用一些食用菌避光、遮阴的特性,在菇棚上搭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同时,将农业生产与太阳能光伏发电有效结合,实现“棚下种菇、棚顶发电”的“农光互补”。目前,已建成107亩示范基地。
       3.夯实共建共享,“领雁齐飞”提升乡村振兴服务力。一是共建服务平台。大力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新建1个市级和5个镇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担农资直供、测土配方等12项公益性、经营性为农服务项目和庄稼医生、农情调研等特色化服务职能。整合农村各类资源,以日用品超市、农资放心店等为重点,拓展信息咨询、电商物流等综合服务,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设立105个农业服务窗口,农民群众可实现办事“家门口跑一次”。二是共抓服务功能。由基层农合联牵头,以合作制为基础,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等方式,实施“土地托管+”项目。该项目实施以来已建立粮食生产全过程托管服务12570亩。同时,抓住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契机,加快基层供销社存量资产盘活处置,已累计盘活资产土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88万平方米。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推行金融惠农“创业先锋贷”、“三治信农贷”等信用服务产品,已完成金融授信3906户、金额3.03亿元。三是共育服务队伍。发挥农合联成员单位涉农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引进科技特派员、干部交流互挂、人才共同培育等方式,开展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积极选派为农服务经验丰富的老党员、离退休干部、退出岗位干部进驻服务中心近距离提供农技咨询等服务。2018年以来,已培育创建示范服务窗口38个、示范性农民合作社8个,开展各类专题培训22期,参训1200余人次。
       4.聚焦成果导向,“引擎轰鸣”提升乡村振兴发展力。一是小农户对接大合作。推行“经营实体+低收入农户+帮扶基地”模式,鼓励农合联主要成员单位向低收入农户免费提供农资或安排就业岗位,拓宽农户增收渠道。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方式,各类农产品取得销售收入超30亿元,受益农户近4000户。深化党群创业帮扶,14个“红船先锋号”党群帮扶基地已为周边近440户低收入农户免费提供种子种苗58公斤,化肥5吨,并吸纳农村就业人员918人,人均增收近3000元。二是小品牌带动大产业。培育运行“海宁农珍”区域公共品牌,整合提升现有在全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特色品牌,通过共同培育带动整个主导产业提升。如成立嘉兴市首家产业农合联——海宁市南方梨产业农合联,并注册成立实体化公司,以规范化、规模化经营带动产品议价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产销收益能力等整体提升。2018年实现“海昌”牌蜜梨销售15万斤,并通过举办梨花节等进一步带动梨园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三是小投入实现大回报。围绕“村社共建”,村级党组织通过租赁入股、精准帮扶等方式,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增强基层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感。牵头实施“七村抱团海宁市水果市场项目”,利用7个经济薄弱村的35亩土地指标建设水果市场,给予每村每年20万元固定回报,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袁花镇长啸村党委通过向农合联出租土地种植食用菌形式,每年有望取得7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夹山村党总支针对农村年龄较大农户及低收入农户创业能力偏弱的实际,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空闲土地,创新实施“NI+菜园子”特色帮扶项目,通过党员种植户结对帮扶农户和供销社平台销售渠道等方式,累计为400余户农户帮助销售农产品113吨,平均每亩为农民增收1347元,赢得基层群众普遍欢迎。
 
Copyright © 2024 www.jxsgxs.cn All rights reserved by 嘉兴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电话:0573-82085076 传真:0573-82084710 邮箱:jxsgxs@126.com 浙ICP备14026461号-1
地址:嘉兴市320国道与中环南路交叉口水果市场西侧6幢3层 邮编:314000

浙公网安备 33049802000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