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盐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卓有成效,先后创建了丰山村、金星村、丰义村等10个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但在推进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投资轻运营等问题,缺乏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的载体和路径。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自2020年以来,海盐县供销社发挥自身经营服务优势,以市场化运营管理理念,成立海盐县绿野仙踪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县乡旅公司)统筹全县乡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绿野仙踪”乡村旅游品牌。县乡旅公司通过与各镇(街道)合作,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各景区村庄设立服务点,形成“县公司运营+镇街道考核+景区村共建”的三级运管机制,合力推进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截至目前,县乡旅公司已签约托管全县6个乡村景区村庄,服务景区经营主体超40家,经营服务范围涵盖景区管理、线路设计、项目招引、品牌营销、活动策划、业态投资等多方面。在开展景区村庄运维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促农增收新路径,努力实现“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乡村振兴共富梦。2021年乡旅公司运营管理的6个景区村庄累计接待乡村旅游人数超百万人次,带动村集体收入、景区经营主体及村民综合收入3000万元以上。
一是唤醒“沉睡资产”,促进资产育富。充分利用景区村庄内原有土地、房屋等资源,通过自营开发、招商引资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旅游创客入驻开发,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低效资产,促进提升集体资产收益,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以丰义村为例,原先的旧工业厂房、废弃校舍被改造开发成为億相山庄等高端特色农家乐,原先的17幢村民闲置农房通过引进杭州联众集团成功开发成“丰义星院”组合民宿,这些“沉睡的资产”被盘活后带动村年集体经济增收130万元,大大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的实力。
二是强化业态开发,推动产业兴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深入分析各景区村庄可开发资源,在保护原有村庄风貌文脉的同时,加强旅游项目招商,吸引“具有乡村情怀、懂经营管理”的投资商参与民宿、餐饮、旅游、文创、产业发展等项目投资开发。同时,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等措施,引导村民以自办或入股方式参与景区民宿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项目开发,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业态丰富的乡旅景区,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截至目前,先后引进开发沁沐云仓民宿、卷小冉花园、木心居旅游度假村、艾文化产业园等新消费业态项目40余个,总投资额超2亿元。
三是聚焦产品转化,撬动消费带富。依托各景区村庄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历史文化、党建资源,加大特色文化元素挖掘及农副产品深加工,设计开发形成一批农旅融合的特色旅游产品及游玩项目,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品、优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让“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如巧用江南灶头画、海盐滚灯、尺糕技艺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开发“微缩小灶头”、滚灯文创产品、海盐八景尺糕等旅游商品;联合本地农户、家庭农场,利用草莓、番茄、蚕豆、稻虾等时令农产品,开发亲子采摘、垂钓、野米饭等游玩项目,提升农业生产附加值;结合金星、丰义等景区特色,成功开发和打造状元祈福、自然课堂等十余个游客参与项目,进一步带动了旅游消费。
四是拓宽用工渠道,推进就业致富。发挥县乡旅公司运营管理平台作用,结合景区村庄日常管理维护,统筹招收闲赋在家、有劳动能力的闲置劳力在景区工作。同时针对招商引进的民宿、农家乐、度假村、文化旅游项目等经营用工需求,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吸引本地村民就业,让村民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县乡旅公司及景区各经营主体已累计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个,实现人均增收4万余元。
五是完善利益机制,实现合作奔富。以利益联结为核心,与各经营服务主体签订景区业态经营分成协议,由乡旅公司负责联系对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承接研学、团建、疗休养等业务,并将业务分解输送至各乡村旅游商家,并按约定比例反馈部分经营收益给乡旅公司,共同做大乡村旅游蛋糕,打造乡村旅游业态经营利益共同体。以举办活动、开设展示展销馆等为载体,引导新型农业主体参与乡村旅游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已在金星景区设立乡村旅游周边产品展示展销馆,并整合海盐大头菜、一口茄、富硒米、沈荡黄酒等数十种农旅产品在乡村旅游景区集中销售。完善乡旅公司自身造血功能,投资建设丰山农趣乐园、金星野奢营地等新兴产业项目,夯实公司发展基础,进而更好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