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嘉兴市供销社(农合联执委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根据上级有关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的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共谋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努力争创全省首批“三位一体”改革示范市。
一、奋进“两个率先”,突出“一条主线”
紧紧围绕共同富裕这篇大文章,坚持国家所需、浙江所能、嘉兴所长、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坚决扛起“两个率先”的历史使命,巩固优势擦亮金名片,放大优势打造金名片,创造优势培育新的金名片,在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大场景”中找准供销合作事业“小切口”,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二、聚焦“三位一体”,达成“三好目标”
1.服务农业“种出好产品”。在组织农民合作上下功夫。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产业农合联是被广大会员认同、对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组织方式。全市新建产业农合联5家,申报省级认定9家。进一步完善产业农合联体制机制,加强规范化建设。按照“十有”标准,打造产业农合联精品样板点,力争每个县(市、区)供销社(农合联)打造1个样板展示点。举办市级产业农合联培训班2期以上。在生产服务上做文章。围绕农业耕、种、防、收、储等各环节,为农民提供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烘干收储等专业化服务。进一步强化新型农技推广服务,健全完善“专家团队+产业农合联+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技服务体系。在产业农合联承担专业性服务外,高标准新建农事服务中心5家,申报省级农事服务中心5家,推进产业农合联与农事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最终打造形成经纬结合、覆盖全市县域的“1+N”(1个农事服务示范中心+N个产业农合联服务平台)农业服务网络。在绿色健康农业上花力气。大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应用新型农机和种植技术,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节支增效。推广测土配方、智能配肥技术,有效提高施肥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保护和改良土壤。推广农作物秸秆回收,解决收获季节作物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密切关注农资市场需求,认真做好农资商品淡季储备、应急储备和供应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垃圾分类“两网融合”,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2.帮助农民“卖出好价钱”。在品牌强农上重联动。积极有效运作“嘉田四季”、“嘉兴大米”、“嘉兴葡萄”品牌。持续与中粮集团友好合作,力争“嘉兴大米”订单种植达到2.5万亩。推动“嘉兴葡萄”实体化运作,促进品牌高质量发展。计划开展“嘉兴大米”、“嘉兴葡萄”品牌展示展销活动3次。推进“嘉田四季”品牌战略性形象升级,打造品牌形象展示中心,拓展与消费者交流沟通渠道,开展精准滴灌式宣传营销,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认知度。在冷链物流发展上提速度。加快冷链物流建设步伐,加速冷链物流布局。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指导意见》和各县(市、区)制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发展方案(规划)》目标任务,积极指导推动各县(市、区)供销社重点做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冷链物流数字化转型、流通配送服务提升等方面工作,加快布点成网,构建起联结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农产品流通链条。在市场建设上再发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供销社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作用,形成布局合理、网络完善、功能齐全的市、县、镇市场网络体系。指导嘉兴水果市场等农批市场做大做强做优,引导各地农批市场提档升级。通过参股控股、联合合作、连锁经营、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补强链条,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健全完善系统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能力,着力在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中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应有作用。在办好展会上有创新。嘉兴市农产品展销会自1998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24届。2019年起,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嘉兴市供销社成为展会主要承办方之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充分发挥嘉兴市农产品展销会“磁吸作用”,助力本地农产品销售。着力推进展会服务模式创新,探索传统展会数字化呈现,让线上和线下展览“比翼齐飞”。
3.助力农村“链出好商品”。在完善流通体系上再深化。积极构建批发、配送、展示展销、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城乡商贸流通网络。支持江南大厦、天天农展会等一批老牌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发挥强有力辐射作用。推进市县大型商贸中心、镇级商贸综合体、村(社区)综合服务社三级商贸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双向通道。积极拓展多种商贸流通服务功能,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发展无接触消费、网红带货、直播营销等新业态新模式。在发挥系统优势上再强化。联结市场,通过集采集配等新模式,解决买难卖难问题。加强连锁网络经营,构建农资经营服务新体系,组织采购农业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办直营店,发展连锁店,将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商品送到千家万户。开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社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经营的集约化水平。
三、锚定共富跑道,创新九大工程
1.固本强基助富工程。推进基层社培育壮大,开展实施县基一体化示范创建,通过项目一体化模式,共同投资项目,推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管理一体化模式,形成供销社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服务一体化模式,带动基层社、合作社、产业农合联会员增收增效。力争改造升级薄弱基层社15个,新建或改造合作化基层社7个,新增基层供销社社员数3000个以上,累计建成农事服务中心40个、产业农合联38个。
2.冷链联建助富工程。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冷链物流体系,力争建设2个县级中心冷库(冷链物流中心)、6个镇级中心冷库、6个村级产地预冷库。支持桐乡作为全省首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加速实施步伐,指导各县(市、区)供销社制定冷库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各地联合现有冷链物流资源打造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支持组建农产品冷链运营团队,上线智慧化管理和数字化共享系统。
3.基层党建助富工程。发挥基层农合联党组织为农服务战斗堡垒作用,打造带农共富最强“红色引擎”。强化基层农合联党建规范化建设,出台基层农合联党建工作示范点标准,打造一批基层农合联党建示范点,力争年底全市已建基层农合联党组织的乡镇(涉农街道)示范点占比达到25%。积极推动基层农合联党组织争创“红船先锋号”共富联合体,总结提炼推广基层农合联党组织党建工作好典型好经验,组织优秀党建工作成果展示。
4.农村金融助富工程。深化银担合作,全市农合联会员授信服务覆盖率达100%。探索开发农合联会员普惠金融专属产品,加快“嘉田e贷”产品升级。依托“浙农服”平台大数据,创新特色产业金融服务方式。做强农信担保公司,力争全系统农业担保公司年担保额达15亿元,农村资金互助会年担保额达6000万元。
5.社有企业抱团助富工程。做大做强为农服务龙头企业,嘉兴水果市场力争交易额达到600亿元。推进社有资本向为农服务重点领域、骨干企业集中,加快推进社有企业跨区域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快嘉农集团组建运营,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发展引领性项目,力争集团总经营收入增长8%以上。
6.品牌联动助富工程。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加强嘉兴各县(市、区)、省内兄弟市以及对口支援、山海协作城市之间农产品品牌互动合作。加快打造以“嘉田四季”为龙头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联盟,探索建立多品牌联合营销服务体系,“嘉田四季”品牌力争2022年授权许可企业(组织)总数达到70家,销售额突破20亿元。加快“嘉兴大米”品牌培育壮大,叫响“嘉兴葡萄”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品牌,进一步提升品牌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7.数字赋能助富工程。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全力做好“浙农服”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做到全市“浙农服”上线运行,农合联会员信息录入比例超过90%。重点在稻米、葡萄等特色产业领域,进一步探索生产环节流程再造。探索“浙农服”“一县一品”,充分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探索建设从农业生产、冷链运输、乡村旅游等方面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符合本地的特色应用,打造一批数字化改革“硬核”成果。积极建设线上专家库,争取农科院、嘉职院等领域专家入驻“浙农服”。
8.农旅融合助富工程。积极参与美丽乡村、无废城市建设,探索为农服务新路径。发挥自身经营服务优势,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以市场化运营管理理念,合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对接,探索开发“嘉田四季”农旅研学基地项目。积极探索“县(市、区)公司运营+乡镇(街道)考核+景区村共建”三级运管机制。总结海盐“绿野仙踪”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经验,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嬗变。
9.共富菜园提质助富工程。强化共富项目储备,助农共富“挖出”新动能。指导海宁“共富菜园”项目升级打造2.0版本,拓展项目深度和广度,力争“共富菜园”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其中系统直管达到150亩以上,全年收入达到400万元以上。适时召开“共富菜园”现场会,总结推广海宁经验。打造“浙农服”“共富菜园”个性化模块,实现跨部门协作,实施农产品全产业链闭环管理,运用场景全面推行。
四、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五项工作
1.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举党建引领主旗帜,持续擦亮“红扁担”机关服务品牌。全面推进“红扁担”“一企一品”阵地建设,加快实现控股社有企业党建子品牌全覆盖。加强基层农合联党建工作指导,精心打造“红扁担·连心共富”基层农合联党建品牌,加快构筑党建引领下的新型为农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党员干部能力本领,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突破选人用人机制,拓宽社有企业高素质经营人才选拔渠道,严把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规范化、制度化。
2.发展壮大社有经济。加快推进社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稳慎推进社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壮大一批为农服务龙头企业,引导社有企业积极扩大与外部优势企业战略合作。发挥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作用,完善社有资产管理制度,优化社有资产布局,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3.夯实基层组织根基。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基层社发展质量和数量。建立以市、县两级社牵头的挂图作战计划,开展基层社“强基”“消薄”行动。利用开放办社、资产置换、资源整合等有效途径,促进薄弱社改造提升。加大全国基层社标杆社培育力度,积极引导现有基层社拓展新领域新业务,从人才、项目、资金上争取多元化合作和扶持,改善传统管理理念,以创新带动发展,以发展提高服务。
4.强化合作经济属性。引导基层社、社有企业等领办、参办、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小农户入社”“合作社入联”。引导有实力社有企业联合基层社、农合联会员、村经济合作社、“两回”人员等,根据市场需求拓展乡村振兴新产业,打造利益共同体。加快建立合作投资项目库,建设一批新型合作经济发展样板项目。
5.持续清廉供销建设。继续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全面落实风险防控,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深入推进清廉社企“八大行动”,全面落实作风建设,打造高素质供销铁军。压实主体责任,广泛动员宣传,持续推进清廉供销建设走深走实,为供销社综合改革和“三位一体”改革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